一、项目区位
 

      项目位于烟台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莱山区,选址在初家街道办事处陈家村区域,港城东大街北侧,东至规划路,北至陈家北路,西至虎山西路,南至永铭路。

      二、项目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6.76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5.58公顷。计划总投资8亿人民币,设床位500张,总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


      三、项目定位

       在烟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该项目将以PPP模式打造“烟台国际医疗城”,即以三级甲等烟台妇女儿童医院为核心,分设烟台医疗美容医院、烟台泌尿专科医院、老年颐养中心、康复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等多个特色专科医院,上游发展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业务,下游发展休闲疗养、综合康复、老年护养服务,横向拓展医疗旅游、中医养生业务,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水准的集群化、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医疗服务综合示范区以满足烟台市及胶东半岛妇女儿童等各阶层群众的医疗、保健、康复、健康知识培训等需求,同时通过辐射和示范作用带动烟台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项目突出“国际”特色,即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吸纳国际医学领军人才、运用国际先进管理模式、引入国际医疗保险、面向东北亚高端群体提供顶级服务;同时结合烟台五区居民医疗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规划设计原则

      该项目聘请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充分体现烟台开埠和开放的滨海城市特色,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思想,建成莱山区具有欧式风格的地标性建筑。

 

      五、项目现状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审批、土地出让、总体规划与建筑设计等工作,计划2017年开工建设,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

    
      
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满足中高端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


   新医改的主要目标是“保基本”,对于有较高支付能力的中高端群体来讲,个性化、高层次的特色医疗服务才是他们需要的。新医改方案明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可由公立医疗机构承担或者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社会资本主要投向高端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与运营。2015年6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指出: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确立以专科医院为主体是差异化竞争的需要


   烟台目前已建成、在建和即将建设的二级以上医院均为公立综合医院。公立医院享受政府的补贴以及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对民营医院具有天然优势。作为民营医院,要想在公立综合医院的包围中实现突围,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不能走建设综合医院的路子,建设特色专科医院成为必然的选择。


       三、庞大的民营医疗市场的支撑


   据统计,烟台民营医疗市场的总规模约为10亿元。如此庞大的民营医疗市场与薄弱的民营医疗服务供给形成鲜明的反差。目前烟台的民营医疗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量不少,但资金投入不足,规模小,设施、设备条件落后;难以吸引高端医疗人才;经营管理者多注重医院的实务管理,注重现实效益,缺乏运行的高度、视野和长远规划目标。这使得建设高起点、高层次、高水平、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高端民营医疗机构具有无限发展空间。
 

 


      四、发展医疗产业,拓展新兴医疗业态“医疗旅游”业务的需要


  医疗旅游已成为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医疗旅游业务是发展医疗产业的重要方式。我国周边的韩国、日本,南美的古巴,中东的以色列等国家医疗旅游业特别发达,甚至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烟台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理想的旅游胜地。作为联合国人居奖获得城市、亚洲葡萄酒城,加上其特有的神仙文化,对港澳台以及俄日韩等国外游客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烟台国际医疗城建成后,将为医疗旅游人群提供先进的医疗技术、国际水准的医疗服务。